一、多元融合,打造师范院校双创育人模式
学校坚持育人为本,积极构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,形成了“一核三维五融六化”的育人机制,即以立德树人为核心,重点培养“敢闯的素质、会创的本领、家国的情怀”三种素养,积极推进创新创业与思想政治教育、专业教育、科学研究、产业变革及国际教育相融和,通过课程建设体系化、师资培养多元化、创业实践基地化、创业竞赛系统化、创业活动品牌化和双创资源平台化,系统打造创新创业教育升级版。
二、创新体系,双创课程建设与师资队伍建设成果丰硕
学校重视双创“金课群”建设,构建了“1+X”创新创业课程体系,已形成“1门《创新创业基础》必修课+30门创新创业类课程”的课程群格局。《创新创业基础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、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、全国就业创业金课,《大学生创客马拉松》《新媒体运营》获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。《大学生创新创业法律实务》等8门双创课程获自治区一流本科课程,上线10门双创在线课程,其中6门进入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,已服务高校600余所,60多万学生选课。学校现有双创专兼职教师100余人,已组织校内、跨校、跨区域联合教研72期,内训、送陪教师超过1000人次,投入400万经费立项资助双创科研课题140余项,持续推进双创教学与科研齐发展。“创新创业基础”教学团队被评为教育部和自治区课程思政教学名师、教学团队。2022年5月,“创新创业基础课程群教研室”入选教育部第二批虚拟教研室试点建设。
三、共建共享,双创实践平台建设与创业孵化成效突出
学校着力打造创新创业实践平台,形成了“教授-学院-学校-社会”四级双创孵化体系和“高校、政府、企业、社会组织”共建共享机制,建立20个双创教授工作室,18个二级学院(部)创客空间,建有1000㎡大学生创业园、创客中心,共建校内外双创实践平台/基地23个。众创空间入园孵化项目120个,注册企业32个,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家,科技型中心中小企业2家。
学校先后获评广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(自治区发改委)、自治区级众创空间(科技厅)、自治区文化“双创”孵化示范基地(自治区党委宣传部、文旅厅)、自治区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、广西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典型示范基地、广西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(教育厅)、广西女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基地(广西妇联)等双创平台。2022年与教育部人文交流中心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创新创业中外人文交流人才培养基地。2024年,中国-东盟创新创业学院与中国-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学院共同发布《“一带一路”国际青年创新创业青岛共识》。
四、强化实践,双创竞赛成果与双创活动成效显著
学校将大赛作为双创人才培养的重要手段,形成“课赛融合、以赛促创、创赛联动”的双创实践教学模式。在历届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(原“互联网+”大赛)中获全国总决赛金奖3项、银奖9项、铜奖33项,国赛金奖总成绩稳居广西高校第一。学校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大讲堂、大学生创客马拉松、双创月、社创周、创客日、创新创业专题训练营、双创研学等十大双创品牌活动,双创文化品牌活动校内覆盖率100%,创新创业文化浓厚。双创活动已辐射全国近100所院校。